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到西藏旅游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山西到***旅游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是介休的,13年去的。川进青出,二十天足够,四五个人有一万五足够,油钱卡子费有6000多(1.6)就够了.现在***好多地方有了高速了,到但不是全封闭,好像不收费。
2015年6月7日,我一人开着捷达车,带着未成年的儿子和女儿进藏。我是青藏线进,川藏线出,耗时15天,3人花费24000元,总行程8000公里,最多一天走过1000公里,连续开车12小时,很累,精神高度集中,各种车况风险并存。车玻璃在格尔木市掉了一块,在成都掉了一块,并修复。在唐古拉镇住宿,三人不同程度高反,在当雄输液好转,在拉萨呼吸困难,到林芝高反全无,以后再未高反。沱沱河路修路最难走,通麦天险、72拐也很危险,理塘晚上盘山路大雾非常可怕。
我今年9月从太原出发走川藏线进藏,青藏线返回。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太原~西安~成都~汶川~色达~巴塘~芒康~林芝~***~羊卓雍措~***~纳木错~那曲~格尔木~海西翡翠湖~敦煌~银川~太原。全程9000公里左右,开风行F600~1.5T手动挡。用时16天,其中在***停留三天,在色达停留两晚。
总计费用:26000元左右。包含过路费,油费,住宿费,景点门票,餐费等所有费用,四***均6500元。
九月进藏,无雨无风,景色绝佳。一路畅行,经常赶超霸道。。。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九月进藏啦。去年是在成都租车川进青出。
去年路线:成都~新都桥~稻城亚丁~巴塘~林芝~***~羊卓雍措~***~纳木错~格尔木~茶卡盐湖~青海湖~塔尔寺~天水还车。四***均费用4000元。
太原自驾到***,轿车最好选择6—10月前往,走川进青出(6800公里)或滇进青出(7500公里)较好。不太建议青藏线G109进藏,全程20天时间可以完成。具体费用2人以上,人均8000左右。其中过路费1500—2000,油费大概5000,住宿5000,餐食4000,门票1000。
川进青出20天线路规划参考:太原—西安—成都(2晚)—康定—雅江—芒康—八宿—波密—林芝(2晚)—***(3晚)—途经纳木措—那曲—沱沱河—格尔木—途经茶卡盐湖—青海湖黑马河—西宁—中卫—太原。
滇进青出20天线路规划参考:太原—西安—重庆—昆明—丽江—德钦县—芒康—八宿—波密—林芝(2晚)—***(3晚)—途经纳木措—那曲—沱沱河—格尔木—途经茶卡盐湖—青海湖黑马河—西宁—中卫—太原。
从太原市出发去******,我觉得还是走青藏高速、定武高速、京藏高速加109国道这个路线比较合适。因为这个线路从低海拔人逐步过渡到高海拔,对人体适应高原反应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并且,这条路线相比其他川藏线等线路地形地貌要平缓很多。这条路线全程大约3200公里。按小型矫车一天跑700公里计算估计三四天就可以从太原市到***。
如果按照往返路程用一周时间计算。你20天的***期,还有13天的时间可以到你感兴趣的地方游玩的充足时间。13天的时间可以在***也可以去珠峰大本营、神湖、林芝、纳木错、羊巴角等知名景区。这样的行程安排全程自驾下来,你对***就不会再陌生了也就对***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走京藏线的话,最快七天打个来回,你要是身体素质不过硬的,加上走到青海西宁有高原反应的,走到可可西里无人区经常想休息就休息的那时间就有点长了,起码得半个月,上次我跟朋友自驾游,休息就在车上休息的话,去了才用了三白天两晚上就到达***了,
如果安全点还是走青藏公路,但是风景最漂亮的莫过于滇藏公路,经过丽江香格里拉,只是这里地质灾害相对于其他进藏公路严重点,不过我建议你跟车,跟在云南到***的大巴车进藏,他们对这路段比较熟悉。
从昆明到香格里拉要10个小时,在香格里拉丽江玩玩可以跟香格里拉到***的班车进藏,要开2天,中间你可以去看看雅鲁藏布江峡谷,去灵芝看看。
例:从吉林市走,可以这样走:从吉林-北京-郑州-兰州-***(G12-G1-G4-G30-G6-G109)
第二方案:从吉林走,经北京,走G6全线,转109国道。
第三方案(骑行方案)托运自行车到成都,一路沿318骑着。
第四方案:吉林-北京-武汉-重庆-***
(G12-G1-G4-G50-G318)
因为路线很多,我就不再一一例举了。最后附上自驾攻略:尽量多配几个老司机(路程远),带好吃喝,休息都下高速(有高速超时费,除非你在服务区住没问题)靠近西部地区时,少加点油(加满的话车也会高反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到***旅游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到***旅游攻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wrw.com/post/6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