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故城县传统特色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故城县传统特色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名府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东南部的大名县。大名府春秋时代名"五鹿",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现在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公元360年,城址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现存府城墙遗址和大街遗址。现在的大街乡大街村就是大名府故城的中心,故城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四个村庄是当时府城的四个大门。
十六国至明朝都是中国北方重镇,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年—884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至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当时主要是增修了内城和外城,修内城为宫城,周长1?83公里,修筑的外城周长为24?3公里。宫城南有三门:中为“顺预门”、东为“省风门”、西为“展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至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发大水,水位漫溢城墙,城沦于水中,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遂成为废墟。而后又迁修于艾家口,即今大名城。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因漳、卫河同时泛滥,府城被淹没。
唐僖宗中和(881年—884年)年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至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发大水,水位漫溢城墙,城沦于水中,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遂成为废墟。而后又迁修于艾家口,即今大名城。
大名府故城曾三次为国都。第一次是五代唐(后唐)的时候,在这里当政的第一个皇帝是李存勖。他是和后梁(亦称朱梁)长期战争中,于公元923年(即后梁末帝龙德二年)4月在魏州(即大名)登上皇帝位的。国号大唐(即后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他以魏州府舍为宫殿取名“兴圣宫”。同时,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把县衙在魏州城里的元城县改名为兴唐县,贵乡县改为广晋县(元城、贵乡两县都是现在的大名县)。那时后唐已有十三个节度、五十个州。当年灭朱梁,从东京(大名)移都洛阳。同光三年(925年)改东京名为邺都。
第二次是北宋宋仁宗时期。公元1042年即宋朝仁宗庆历二年的时候,在宋朝的北方有个强国辽——契丹。他集结重兵于幽、蓟一带,即现在的北京以东蓟县、通县、唐山之处,声言南下攻宋。这个消息,使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惊慌异常。宋朝廷召集东京的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有三派不同的意见:一是逃跑派,他们主张避开契丹的锋芒,把京城从汴梁往西迁到洛阳;一是主和派,他们主张派员去契丹求和,无非是割点地、赠点金,讨个和平局面;另一派是吕夷简,他主张迎敌北上,建大名为北京,敌如南犯,就御驾北京亲自指挥抗战,打他个头破血流。仁宗***纳了吕夷简的主张,遂于庆历二年五月把大名建为陪都——北京。 第三次是叛宋降金的被金朝封为藩国大齐皇帝的刘豫。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从北方强大起来,于公元1125年灭掉了辽国,臣服了西夏。接着又进兵中原,南下攻宋,于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冬,攻破了宋的京城——汴梁。第二年九月俘去宋徽宗与宋钦宗,把宋朝的统治者赶到了长江以南,北宋亡。从此,在我国北方广大土地上建起了一个金朝。为便于他的统治,于1130年(金天会八年)在中原(冀、鲁、豫)地区建立了一个藩国(藩辅),国号大齐,金立叛宋降金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子皇帝,建国都于大名府,都名仍为北京,年号称阜昌,以南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为阜昌元年。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阜昌二年)刘豫从大名迁都于汴梁,改北京(大名)为北都。公元1137年(金天会十五年,阜昌八年),金废齐国,降刘豫为蜀王,当年徙刘豫家属于临潢(今山东)。刘豫当子皇帝共八年,其中以大名作国都二年,作副都六年。 大名东西两城,是自隋唐中经宋元明清直至本世纪30年代前的冀南及更广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除作过三次国都外,自曹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6年)的一千七百多年里,先后还是郡、州、府、路、道、专区的所在地。 五礼记碑原散落在大名县双台村。据河北省文物局鉴定,它是目前已知的全国最大古石碑。碑首为八龙戏珠圆首,碑额正面透雕盘龙,两侧龙头朝下,龙嘴尖长,形象生动逼真,气势非凡,颇具唐代风格。碑额阳面正中是宋徽宗御题篆刻“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纵排八个大字,故后人简称“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正面碑文为宋代“五礼之仪”,故又将此碑称为“唐宋碑”。碑座为一硕大的赑屃,虽然头残缺,但仍然看得出雕刻工艺精湛,神态活灵活现。而关于“五礼记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公元1401年(明洪武三十四年)4月,漳卫漫溢,洪水冲淹大名府城,大碑掩埋地下。公元1548年(嘉靖戌申年)3月,大名府知府顾玉柱发掘此碑,然大碑已断分为9块。从此,这块古巨碑在双台村静静地躺了400多年。双台村人也把它当村神对待。谁家有灾有难,有过不去的坎时,就到古碑前焚烧供奉,膜拜许愿。几百年来古碑已成为双台村的护村使者,成为“镇村之宝”。
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七年(前439年),魏文侯得到了邺地。至其子魏武侯时,将邺作为别都。魏武侯今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因该地曾是魏地,所以以邺地为中心设立魏郡。又因今大名一带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所以建县时以元城县名之。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元城县成为阳平郡的郡治所在。
东晋及十六国时期前燕建熙元年(360年)从元城县划出西部地方建贵乡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年)复置贵乡县,后又省。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分馆陶西界复置贵乡县。此时,元城、贵乡、魏县均属魏尹。北齐天保七年(568年)魏县及元城县俱废,并入贵乡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元城县、魏县从贵乡县分出复置,并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设马陵县,均属魏州。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分贵乡县复置元城县,贵乡、元城、魏县均属魏州。
唐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魏州。唐建中三年(782年),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这也是“大名”被用作地名之始。
现在已经离开家乡十几年了,不过对于家香的美食来说,我还真是记忆犹新的,以前的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比较落后,记得除了农村的红白喜事上的美食,我们那时候谁会去下馆子吃饭呢?宴席上的流璃丸子给我的记忆很深刻,那种色泽金黄,放入盘子里会向玻璃球一样的发出清脆的声音,我想这也许是它的来由吧,这种美食又甜又脆,可以说是一道很受欢迎的甜食了。
还有一种我们家乡的羊肉包子,只有在赶集的时候有买的,偶尔父母也买回来几次,我们那儿的包子,不像现在包的圆形的,店家做的是水饺外形的,不同的是发面的而且也比水饺大的多,里面的馅是羊肉粉条,味道真的很不错,现在想起来都要流口水啦!
我们那还有一种让我难忘的是吊炉烧饼,店家支起高高的炉子,炉子里放上木碳,把做好的饼坯贴到炉子里面,熟了之后的味道很好闻,有股甜甜的芝麻香味,上中学时有时候因为下雨不能回家吃饭,会花上几毛钱买一两个烧饼吃,那时候既使没有莱,能够吃到烧饼也是很不错的了,而且我觉的如果有菜的话反而破坏了烧饼本来的味道。
最后让我最最难忘的的就是妈妈做的饭菜,妈妈做的手杆面,用小葱、盐和香油调成汁浇在面条上,特别美味,我还喜欢妈妈包的饺子,不管是韮菜馅的,还是猪肉粉条馅的,每次我都吃好多。现在虽说每年都回老家但是有几种美食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味道,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图片来源网络。
说个家乡的美食:南方山区很少种麦,如果种了麦子,颗粒小且瘦,中间的沟特别大与深,产了些麦子弄干净了大多炒着吃。磨面少之又少。吃面条变成了奢侈品(那时南方大多吃大米,吃红薯)。记得老家有家小食店,名叫“合作商店(公私合营。那时叫改造工商业)”,觉得他们自己手工打出的面条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食(南方人少吃面,请勿见笑),买上几两猪肉放在锅里炸出油后,放上葱花炒出来的面,闻到味道都直流口水,那时的炒面为什么会那么香那么诱人,到现在想起来嘴巴里还有那股难忘的味道。可惜现在用什么山珍海味都炒不出来那个时代的味道来了。
谢邀!说起家乡的美食,多的是数不胜数,如果非要用一道美食来表达我的眼中为何饱含泪水,那是因为我深爱的这片土地上有一道好吃的美食青菜渣饼!
我的家乡位于豫东平原河南商丘,这道菜虽然是一道素菜,因为这道素菜曾经记载着几代人美好的回忆,更是美好生活的见证!依昔记得儿时过年走亲戚的场景,那是去姨夫家,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有一道青菜渣饼,那时候年龄小不知道这个饼是怎么做的?后来询问姨夫才知道这道菜的渣饼是用豆子磨成的,然后和成大小的饼然后凉晒成半干性的半成品,待炒至时过油炸至定型,待8成熟后捞出然后复炸,炸两次是为了渣饼更加的酥脆好吃!最后和青菜放在一起翻炒,放点蒜末,想吃辣口味的放点朝天椒,色泽翠绿,渣饼的酥脆配上青菜那感觉简直了,记得那时候的生活还不富裕,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回。从那以后盼望过年的念头就更加多了一份!!现在生活水平都好了,各个餐馆都有这道菜,但再也吃不到儿时的感觉!
我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小城威海,这里不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还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我的家乡有很多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胶东焖鱼锅饼子、鲅鱼饺子。
饺子是我国每到节日的必备美食,各地的饺子都各具风味,像鲅鱼饺子就是胶东风味的特产。威海大到酒店小到餐馆都有这道特色的饺子 ,一到每年新鲜的鲅鱼上市的时候,威海人都会包一顿鲜美无比的鲅鱼饺子吃。吃鲅鱼饺子,搭配着蒜瓣儿,非常美味,但是如果你觉得蒜瓣过于重口,你也可以选择蘸醋或者酱油,用醋的酸味儿和酱油的咸味儿更能烘托出鱼肉本身的鲜香。
在威海本地的饭店里,鱼锅饼子,这道菜的上桌率非常高,深受威海人的喜爱,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更加偏爱这一口。它是用大铁锅锅底熬鱼,锅边贴玉米面或豆面粑粑,同锅熬制而成。我最爱的是我爸爸熬的鱼锅饼子,在家吃着金***香喷喷的粑粑,再加上鲜嫩的海鱼,一顿渔家盛宴就这样开始了。
除了鲅鱼饺子和鱼锅饼子,还有另一道特色的美食那就是海菜包子。感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来我的家乡美丽的滨海小城威海来品尝美食哦。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餐桌VL做客。
我和我们家大胖都是北京人,说起北京的美食,我这话匣子就算是打开了!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和大胖结婚快十年了,我们两个都是个京二代,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但是我们两个吃货对北京的小吃多少有点研究。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感受。
我真正对北京的美食有感觉的时候是我家大胖导演拍摄的一个北京小有名气的餐饮集团翔达集团,这个集团旗下有不少的老牌餐饮企业,比如南来顺,晋阳饭庄,致美斋,美味斋,吐鲁番餐厅等等,虽然菜系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北京开的餐馆。当时也有幸***访了好多北京餐饮届比较有名的老先生,听他们讲述了很多关于北京菜品的由来和演变。
核心:北京是一个多地区综合的美食集散地。
其实据我的了解,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京味菜品,京菜多是鲁菜菜系进化而来,加上一些***菜肴的补充,形成了所谓的京菜体系。
说到北京的特色就是烤鸭,世界闻名!但是烤鸭最早是鲁菜的菜品,后来慢慢变成了北京的名片,还有就是炸酱面、打卤面等等,都是鲁式家常菜的演变。
南来顺是北京***餐饮的代表企业,***食品在北京的美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涮羊肉、酥肉、驴打滚、艾窝窝、炸糕、糖耳朵、酱牛肉等等。名气最大的豆汁焦圈、炸灌肠、爆肚、炙子烤肉也都是***美味!
还不得不说的是卤煮火烧和炒肝了,这都是劳动人民追求美食的文化遗产,炒肝最早叫没心没肺,大家猜猜原因?
多地区的美食汇聚造就了北京美食的特色,所以别说北京没有特色菜,全国美食的融合,加上北京人的智慧,这个就是北京的味道。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餐桌VL我是女主人大薇,每天和大家分享荤素搭配的家常料理美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故城县传统特色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故城县传统特色美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wrw.com/post/5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