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美食 > 正文

90后北京特色美食,北京流行美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90后北京特色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90后北京特色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老北京的葡萄糖瓶子盛西红柿酱你吃过吗?
  2. 你们记忆中80后的美食有哪些?
  3. 1931年至1937年中国人吃什么?

老北京的葡萄糖瓶子盛西红柿酱你吃过吗?

我是河北人,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用葡萄糖瓶子装自制西红柿酱,感觉西红柿酱不如新鲜西红柿好吃。以前种大棚菜的少,物流也不发达,一到冬天,餐桌上基本上都被是大***,卷心菜,土豆,胡萝卜,白萝卜,腌雪里红,豆腐,给“霸占”了,偶尔吃用自制西红柿酱做卤的面条感觉好吃极了。现在市场上一年四季什么没有?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所以基本上没见谁家再自制西红柿酱了。再说,现在输液用的都是一次性塑料袋,上哪找儿时那种带橡胶塞的葡萄糖瓶子呢?

小时候还有书上以图例的形式教过这种酱的做法!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不是很暴露年龄和兴趣爱好!

90后北京特色美食,北京流行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我自己没有试着动手做过。刚开始因为葡萄糖瓶子没那么多,后来是因为输液基本都改成塑料瓶和袋装的包装了。

现在即使想尝试也没有合适的工具了。而且重点是我懒懒懒的

我家是河南的,但是老家是北方的,大概八几年吧,大白萝卜,还有大***,西红柿是蒸熟了罐到葡萄瓶里,必须是橡胶瓶盖,自然发酵,另外当年回不到老家自己家都会做青方,还有红方,白方,甜面酱自己家腌的。

90后北京特色美食,北京流行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不知道这个是老北京美食。据我所知,很多地方都会有。我老家是西北某省农村,10几年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这个东西,曰“西红柿酱”。用于盛装的瓶子除了葡萄糖瓶子以外,还有啤酒瓶子,自己去买点塑料瓶盖就可以了。

西北农村,夏秋季节会收获很多西红柿,由于老家那边光照时间长,所以西红柿吃起来非常有西红柿的味道,红了的西红柿是软的,色泽也非常诱人。基本上我们都当水果吃,吃起来味道非常好。不像现在的温室大棚西红柿,吃起来一点西红柿的味道都没有。而且红了的西红柿还是非常硬,几乎没有人直接生吃西红柿了。

冬天蔬菜少,夏天又盛产西红柿,所以母亲会把多余的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来保存,家里的院子只种了20平方左右的面积吧,但是结的西红柿非常茂盛,一个星期就会积攒一大框。

90后北京特色美食,北京流行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时候勤劳的母亲除了拿出一些送人之外,就是熬西红柿酱了。记得几次放学,家里屋檐下摆了一堆透明的葡萄酸瓶子,绿绿的啤酒瓶子,我就知道,母亲在熬酱了。

上图中,插的针是用来放气的。由于热胀冷缩,会有一部分气体栓塞,所以需要用一个针头来放气。

  1. 熬酱的方法如下:
  2. 将西红柿洗干净,用大锅水烫一下去皮,然后用文火慢慢把西红柿煮熟,到可以轻松用勺子碾成酱为止。有些人家做的时候会切一些青椒末进去,吃起来酸辣的感觉,可以尝试。
  3. 用漏斗装瓶,注意不要装的过满,离瓶口3-4公分为佳,因为西红柿酱这时候很热,容易冲出来
  4. 装好的可以不急着盖瓶盖,等晾冰了再盖瓶盖,或者可以用针放气
  5. 用多层保鲜膜 [当年我们用的是地膜 ] 叠大约10×10㎝的方块覆盖瓶盖,用绳子扎好,防止漏气,如果有空气进去,那么这瓶酱基本保存不了几天。
  6. 放置到阴凉低温的地方保存。但是注意冬天的零下温度,别把瓶子冻烂了。
  7. 做好的酱可以保存半年到一年,也许更久,没有试过,因为不到一年,第二年新鲜的西红柿就又上市了。

西红柿酱味美,很鲜,颜色纯正鲜红,除了地窖中储存的土豆萝卜,西红柿酱是我们冬天难得的蔬菜,可以炒菜的时候当醋使用,也可以直接撒在面上当甜面酱,也可以当农夫果园番茄酱喝啊,绝对是纯正的西红柿酱。

怎么样,你们流口水了吗。

手机码字不易,点赞留言哦。

难道就没人现在还做?我妈妈在院子里种菜好些年了,每年种最多的就是西红柿,而且是老品种。西红柿不到红透是不摘的,汁水特别多。每年秋天到季节成熟的太多,都拿来做西红柿酱了,就为了能吃一口汁水多的西红柿。菜市场的西红柿放坏了都不软,炒个鸡蛋都是硬硬的化不开。今年秋天我家又做了五十瓶左右,真好吃啊。

你们记忆中80后的美食有哪些

记忆中的美食应该是腌猪头肉,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的到,在年前,家里就会准备一个腌制好了的猪头(特别要强调的是,那时的猪吃的是地菜、青草、蒲公英等含有中草药的猎菜和山芋南瓜稻康米饭等杂粮)。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那一天,我爸爸会很早很早起来把腌制好的猪头给洗刷干净,放在灶锅里慢慢煮,煮到将近一天的功夫。在吃年夜饭前,家人首先要请祖宗,把煮熟的猪头肉和其他菜肴一起放在八仙桌上,完成祭祀活动后,还有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拆猪头肉,拆下来的骨头上粘着肥瘦适合,香漂四溢的腊肉,味道真是太美了。

记忆最深的是,姥姥家的麦乳精,每次妈妈带我回姥姥家,她老人家的桌几上,总少不了有桶麦乳精。那个时候好像是玻璃瓶包装的。有直径大概十来公分个瓶子,透明的。拧开盖就闻到浓浓的奶味。麦乳精是冲水喝的,但是每次都忍不住着急,用舌头伸进去舔一口舔一口的。甜甜的乳香味。

姥姥年龄大了,麦乳精是妈妈和俩姨买回来给她补身体的。姥姥又不舍得喝。

所以,麦乳精断不了的在桌子上摆着。那个时候零食不像现在这么多。它也算高级货了。心里对它迷之崇拜。

现在,姥姥去世已多年,对麦乳精的怀念,更多的是来源于对姥姥的思念。

前个月我心情低谷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的,想起它来,就从淘宝上,找了找,居然真有。

看了看评论,褒贬不一,怕影响了心底里美好的回忆,没敢买。

我是一名标准的80后,82年的,说起美食记忆深刻的还是每年家里的腊肉和香肠,都是过年才有的吃的。

现在在外工作了,每年回家年后总会带着家里的美食,当然也少不了腊肉和香肠,总是充满了家乡的味道。

香肠的制作:肥瘦比例是关键个人比较喜欢吃肥一点的,肥瘦比例5:5好,一般的做法肥瘦是4:6,瘦的太多经过晾干后会比较硬。香肠煮好后再蒸一下最好吃。调料,四川喜欢吃辣,辣椒和花椒都是必不可少的,

腊肉制作:四川腊肉制作比香肠还简单,选好五花肉,二刀肉,或***肉都可以放盐腌制,然后拿出来自然风干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可以先煮切片再蒸,也可以炒着吃,无需放任何调料,直接放蒜苗炒最好吃。

下面图是自家香肠和腊肉,都是煮了再蒸,非常好吃。


作为九零后的我,经常听家里人说那时候的小吃美食,总结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性的。

巧克力酒糖,酒心巧克力夹心糖,是将酒和糖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甜、香、醇”的特殊效果。酒心巧克力外表都是巧克力里面放入了稍稍的酒用巧克力包裹着酒,一口吃下去味道真是棒极了!

果丹皮,果丹皮那股酸酸甜甜的味道,记忆中始终无法忘怀。其实果丹皮就是柔软的山楂片,一卷儿一卷儿的,外面包着透明的塑料纸,写着白色的三个大字“果丹皮”。粗鲁点的,就直接咬,非常有嚼头,淑女点儿的一层一层剥着吃,也可以把楂卷摊平了从边上开始吃。用心体会那种酸甜,慢慢地融化在嘴里,最后简直让牙根都酸了。

糖人,以前的大街小巷上,都有很多吹糖人的手艺人,吹出来的糖人个个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哦!不过现在很多人觉得糖人不太卫生了,所以卖的人也就少了。不过就算不能吃,买来欣赏也是很不错的哦!


80后的美食多不胜数!炸鸡就是我的最爱,鲜嫩的鸡中翅,用香辣粉腌制三小时,窠上金黄的面包糠,油温200度下油锅炸上8分钟。新鲜肉嫩的炸鸡中翅出炉了!外脆里嫩!太太太香脆了!

1931年至1937年中国人吃什么?

  1. 最差的啥也吃不起,饿死/战死
  2. 稍好的吃野菜,糠等等,一天能一顿不错
  3. 再好的能吃上最差的米
  4. 再好的吃大米,一段时间有顿荤菜
  5. 再好的就是地主阶级能还是“小康生活
  6. 更好的就是中高级权势阶层当然不用想也知道了...
  7. (都是没打仗的地区能这样,打仗的地方逃命呢)

中国人吃什么?我觉得就不该有这样的问题。穷人吃什么和富人不一样,南方人吃什么和北方人不一样,汉族人吃什么和少数民族不一样,这跟具体年份没多大关系。

先来说说穷苦人。也就是全天下受苦受累的劳苦大众。他们受地主剥削阶级压迫,劳动和收获不成正比,依然吃糠咽菜,忍饥挨饿。也有一部分能吃上饭的,比如根据地分到土地的农民,最起码能自给自足。种什么吃什么养什么吃什么。

再说说富人,商贾富户,地主老财,******人员等,他们也能吃上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燕窝鱼翅啊,甚至有些生活档次绝不亚于今天你我所能吃到的。

地域差异,导致吃什么也不一样,主产什么吃什么。社会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主要还是南方吃米多,北方吃面多。

其实1931年至1937年主要食物也没发生多大变化。依然是大米白面,只不过以前没有现在发达,深加工、运输等比不了现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90后北京特色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0后北京特色美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