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宁都特色美食的说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宁都特色美食的说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只能选一道在我印象中充满家乡味道的美食,我选柳蒿芽炖排骨。
其实对家乡美食的怀念,除了味觉上的,更多的是透过美食的一种情怀,下面来聊聊我对柳蒿芽炖排骨的情怀吧:
1、因为种种原因,有很多年没回家乡了,我的家乡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一个小镇,我家乡的菜系属于东北菜,但因为地域原因,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在菜品方面,比如烤全羊、呼伦贝尔锅茶;特色小食品有像牛肉干、鹿肉干、蓝莓果干等等。
2、这么多特色美食,为什么在我心中,唯独是柳蒿芽炖排骨最能体现我的家乡味道呢,这就要从小时侯的记忆说起了。
3、家乡的天气比较冷,全年无霜期平均不到一百天,一般在七八月份野外河边的气候最为宜人,每年这两个月,爸妈单位都会组织去零公里河边游玩,家长们一般都会带上孩子。
大人们提前准备好黄瓜、干豆腐、东北大酱、熟食和各种水果,还会准备好干净的饭盒和筷子、柴火、两口大铁锅,再带上生的柳蒿芽、排骨、豆角。
到了目的地,大人们就先忙活起来了,架上柴火,支上两口大铁锅,用河水炖一锅柳蒿芽排骨,再炖一锅豆角排骨。我们这些孩子们就玩开了,各种游戏,哪怕不玩游戏,只是互相追着疯跑,也特别开心,等孩子们玩累了,两大锅美食也做好了,也许是夏天的豆角炖排骨太常见了,又也许是柳蒿芽炖排骨比较适合在野外吃?总之每次都是柳蒿芽炖排骨先吃完,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和味道。在野外喝一口热乎乎的柳蒿芽排骨汤,那种从舌尖到心尖的温暖,真的很怀念!
我现在虽然离开家乡了,但也生活在东北,每到春季,也会***柳蒿芽,也会炖排骨,但老公不爱吃,说汤有点苦,浪费排骨了。再也吃不出小时侯的感觉了。我想,会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样,因为某种情怀而怀念一种美食吧!
自从记事起,每当过年的时候,就能吃到浇头面,客人来拜年,先喝茶,吃茶叶蛋,之后就是浇头面上阵了,热情的主人还会在里面藏两个鸡蛋,一直念叨着:吃啊,吃啊……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大概寓意着新的一年,从头开始吧!
浇头面的做法也比较简单,先炒浇头,也就是豆腐干,肉末,笋干一起炒,然后面条煮熟之后放猪油和佐料,最后把炒好的笋干肉丝盖上去就完成了。
虽然做法简单,但是吃起来可香了,现在在外地工作,吃不到浇头面,只能回味了。每次回老家第一顿,就是去车站的面馆里来一碗浇头面,熟悉的口感,熟悉的味道,也许这就是故乡的味道吧——朴素却难忘!
对于我们这种常年在外的人来说,只有家乡的美食才能一解乡愁啊,我们温州有很多的特色菜,但是不可能一一的去细说,只能挑几个我最喜欢的,比如:鱼饼、炒粉干、炒年糕、泥螺、蛏子、麻油鸭等。
先来说说鱼饼吧,
小时候,经常是过年了,家里的客人上门做客才会提一些包装好的鱼饼、对虾、曼鱼等海鲜,在等客人走的这个阶段是最难的,因为家里的长辈说只能等客人走了才能去动那些东西,所以我们这些小的就很期待,怎么还不走……后来长大以后,条件也慢慢的好了,鱼饼也慢慢的在我们家成了一道家常美食,它是以新鲜海水鱼为主要原料,去骨打成泥状,蒸熟切片,再配上酱油醋就可以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
我们温州的饭桌上如果有肉类的、海鲜类的必须要用酱油醋来蘸,不放其他的调料。
还有炒粉干,这是必备的,无论是点心还是早中晚餐,都是不可缺少的。
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也是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
“年”是丰收的标志,上古社会,人们种植的庄稼丰收了,就要感谢神灵的赐予,感谢的祭品自然是收获的食物。这是一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
年夜饭的意义在这里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聚餐。
从小到大,按我的感觉,从北到南,从乡到城,菜肴饮食大体是有从宽汁厚味往精细清淡的趋势。
平日菜肴日见精细,但只要一到过年时节,便都是以厚味、浓香为先。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会摆上了餐桌。
谢谢邀请,过年大鱼大肉,美食琳琅满目,真是美翻了,可是我最钟爱的菜还是客家肉丸。在赣南石城、宁都等地,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庆,又大又圆又香的客家肉丸是老家宴席上必上的一道特色菜。
小时候,老家还没有电动绞肉机,客家肉丸是靠纯手工打出来的。说起打肉丸,可是很讲究的。
打肉丸,首先要有专业的工具——当地方言叫“料钵子、料锤”。这料钵子何物也?小时候我看过石匠师傅雕刻“料钵子”的过程。先要从山上石场里找到一块优质的石头,这石头的材质必须坚韧耐磨,不掉砂子,否则做成“料钵子”后打出的肉丸里面会有很多砂子,没法吃。做“料钵子”的石料还必须是一个完整没有裂缝的的大石料,石匠师傅先修凿成60—80CM见方的半成品,然后在石料中间慢慢凿出一个圆口直径约30-40CM、深约40CM的窝,经过细细打磨之后,石料中间那个窝就成了如同高压锅内胆大小的光滑钵体。成型的料钵子非常沉,通常一百多斤,两个人很难将其抬起。那时,村子里几乎每2-3户人家就有这样一个经久耐用的“料钵子”,用上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料锤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做料锤必须选择坚韧耐磨、不易开裂的木材,上端小,下端大,长约1米,重约10斤,下端雕磨成圆柱体,底部光滑如半球状,直径比“料钵子”中间那个窝略小一半。
家乡的客家风俗,逢年过节、重大喜庆都是必吃肉丸的。打肉丸的讲究更多,先是往“料钵子”里倒下一碗肉,约一斤半,肉须三分肥七分瘦,切成小块,然后双手拿起料锤对准“料钵子”那个窝,一上一下锤打。待肉块打成肉糜时,轻轻放入薯粉,大体是一斤肉六七两粉,再次锤打数分钟,将肉糜和肉粉充分和匀。然后放入适量盐和水,此时,不可再锤打,而要将料锤在“料钵子”里使劲转圈擂,将钵内的肉、粉、盐等充分搅匀,和成粘稠的面状,便可出钵送往厨房。
肉丸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蒸法,蒸出来的肉丸冒着热气,香喷喷让人直流口水,出锅装盘即可上桌食用,此法做的肉丸适合久留。另一种是煮法,此法可适量加入葱姜蒜等佐料,做出的肉丸有鲜甜可口的汤,通常鱼丸***用这种做法。家庭主妇一个个都是捏肉丸的好手,她们把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圆,右手拿一个汤匙,左手一捏,右手一刮,白白的肉丸从这个圆圈出来就成了圆圆的肉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都特色美食的说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都特色美食的说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wrw.com/post/41073.html